进入2022年后,全球市场已经显示:依靠部分企业自愿性承诺治理塑料污染的效力明显不足。
根据代表全球20%塑料包装用量的新塑料经济全球承诺所发布的2022年进展报告显示,2021年其签署方所使用的原生塑料总量已经恢复到2018年的基准水平,从而逆转了2019年和2020年的下降趋势。
签署方重复使用模式包装用量占比逐年下降,2021年只是总量1.2%。很明显,单纯依靠企业自愿承诺,关键指标方面无法取得显著进展,甚至已经出现退步。
全球头部环保组织和机构已经洞察到这个严峻的挑战,因此,近两年一直在更为积极地加速全球塑料协议的推进工作,其工作与塑料协议相关的内容和投入比例已经更为突出。
全球塑料协议被寄予厚望 但困难重重
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当中,联合国成员国达成一致,同意制定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以防治塑料污染,这是自1989年《蒙特利尔议定书》以来世界范围内最具雄心的环境行动之一。
不过,不同国家之间对待全球塑料协议的定位存在巨大的分歧。美国作为全球主要的塑料生产和消费大国,在自身塑料回收率仅有约6%的基础上,提出以国家行动方案为基础的谈判定位,让单个国家自己来决定所生产和使用的塑料总量;同时,美国的提议强调回收,以及投资基础设施,这很难让人信服。
全球很多人士已经对类似的承诺,例如巴黎气候协议,失去信心,他们认为其行动已经无法阻挡全球气候改变的步伐。此外,美国参与塑料协议谈判的主要对外发言人在今年3月初召开的“塑料回收大会”又表示,希望这个协议是一个整体方案,包括减量和重复使用。
联合国从会员国收到60份公开提议以及来自非政府组织的约200份建议。第二轮协商会议将于5月29日至6月2日在巴黎召开,几种主要提议方将正面冲撞。
其中,欧盟和以及由挪威和卢旺达所领导的终结塑料高雄心联盟(High Ambition Coalition)提出应设立全球减少塑料生产的目标。
该联盟声称,每个国家都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原生塑料聚合物的生产,达到一致的水平,实现共同的目标。很明显,该主张和美国和沙特等国家的提议存在很大的分歧。
该联盟覆盖的区域包括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欧盟多数国家地区。
欧盟充当全球塑料循环经济发展火车头
在国际社会对塑料污染治理重视程度升高,沟通当中的分歧愈发凸显。由于循环经济体系在欧盟绿色新政被视为关键,因此其循环经济的建设为全球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样板,其推进程度以及成效,都将对全球其他国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欧盟在相继推出欧洲塑料战略和一次塑料指令之后,正在试图通过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法规(PPWR)对欧洲塑料循环经济建设增加更为全面的推动力。很明显,其中的可回收性设定和管理,以及再生含量的要求等都不仅对欧盟内部市场和包装行业产生巨大影响,也会对外部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和运营产生波及效应。
其中,欧盟循环经济发展行动规划等法规要求到2030年,所有包装都必须是在经济可行条件下,可回收的或可重复使用的,因此可回收性定义,以及基于此定义,与相关认证以及与包装标签的联系,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出口欧盟的包装产品产生一定影响。
再生含量的认定,不仅对欧盟边界内外的物理回收产业产生影响,也对一些所谓的先进回收技术,例如BHET解聚合等,产生关键影响。
目前,澳大利亚正在讨论的ReMade标签机制,不仅鼓励再生含量的使用,其中提议建议就包括是否要求ReMade产品的主要转变必须发生在澳大利亚,以及50%再生含量必须是本土生产等等。
欧委会所建议的五级回收评价依据的是可回收的包装质量比例:70%以下的质量是不可回收的包装将在2030年开始被禁止。从2035年开始,只有可以规模化回收的包装才被允许进入市场。
这个定义是:可以通过覆盖欧盟75%人口的先进基础设施和工艺进行收集,分选和再生。不过,创新型刚上市包装是免于上面的5个级别定义,并且拥有5年上市豁免期。
欧委会所建议的五级回收评价依据的是可回收的包装质量比例。
目前,欧洲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对中国出口欧盟的包装要求提供可回收性认证。其要求一般是两个认证:一个是德国Institute Cyclos-HTP的认证,另外一个是欧洲塑料回收协议(PRE)的RecyClass认证。
去年中国出口包装总额550多亿美元,约66%是塑料包装,相信其中一定数量出口欧洲市场,因此,留给中国出口欧盟包装企业提升可回收性的时间还有7年,而这7年当中相关企业如何跟进,以及国内政策和法规如何引导市场,都将互相关联,对本土包装行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塑料循环发展亟待明确体系建设方案
中国2021年出台循环经济十四五规划,塑料污染治理十四五规划,加上再之前一年出台的塑料污染治理的政策建议80号文,从政策方向上已经定下基调。
目前,包装、电子电器、汽车、建筑和农业塑料等循环发展格局不尽相同。塑料包装作为最大的塑料废弃物产生市场区块,消费后塑料包装废弃物基本还是依靠非正规体系来收集和集中。
近两年中间PET瓶打包环节为了节省人工成本,提升质量,迅速采用自动分选设备进行升级。此外,瓶片企业规模也在扩大,而造粒产能也在迅速增长。
此外,HDPE和PP杂塑和中空塑料的回收,由于民营企业的积极介入,且后端拥有大量的需求,产能逐渐集中,新产能搭建也十分迅速,且高端料有部分出口。由于国外需求方逐渐倾向本地采购,出口需求持续性具有风险。
虽然包装领域依靠市场力量推动了一些领域的发展,但因为后端需求有限,资金投入和研发都比较有限,而且难以形成体系转型。在薄膜和软包回收,由于缺乏外部激励,近几年行业起色不明显,基本还是低位运行。
对比外部的政策,需求拉动行业和价值链合作形成,是一个有效方式;而通过法规和政策,推动前端对后端承担起责任,可以促进整个体系的形成。
相对电子电器和汽车等领域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发展和讨论,包装和农业塑料,例如农药包装和机油壶等,挑战仍在,还未形成根本转变
电子电器和汽车再生含量逐渐增长
电子电器的回收面临着半数以上被非正规渠道收集的现象,这和消费后包装废弃物基本被非正规体系收集面临相似的局面,这直接导致数据较难统计。
近两年,发改委等部委正在通过政策要求电器生产企业承担起回收的责任。其中,2016年,国家在EPR制度政策当中提出,到2025年,重点产品的再生原料使用比例达到20%。实际上,废旧家电产品消费后所产生的再生原料大部分被降级使用。
近两年,由于循环经济被广泛倡导,且美国市场对于电子产品采购的EPEAT评级要求,以及企业的自身承诺等,促使电子电器产品开始广泛接收再生料的使用,并且再生料使用比例逐渐在升高。
最近两年,更多上游生产商和供货商加入到再生塑料生产和改性,因此,材料质量也在进一步提升。
每年有大量的电子电器被丢弃而造成废弃物污染。
此外,汽车回收政策当中,也提出重点部件再生含量5%,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再生塑料在相关领域的采纳。产业政策的明确和鼓励,使再生塑料在汽车脚垫、挡板、表盘、装饰件、顶棚、电池机壳、把手等领域将进一步得到扩大。同时,也会让再生塑料从其他领域流入汽车产品,比如电器上拆解下来的PP。
不过,再生塑料应用到汽车领域的审批复杂,从回收企业生产再生料、改性、到零部件被车辆应用测试且审批通过的流程较长,进入外资品牌很多还要经历其国外总部的认可。此外,价值链比较长,从拆解、改性、加工、装配厂、整车,层层挤压也让最终的再生料供货商获利微薄,阻碍着再生料在车辆应用的吸引力和投入。
目前,汽车当中再生材料的使用以相对比较成熟的再生PET和再生PP等比较多,且其原料很多来自其他市场区块,比如再生纤维所采用的PET瓶原料来自包装、PP改性再生料来自电器的比较多。
由于汽车整体市场非常可观,且新能源车辆的总部很多都在中国本土,目前再生料和改性企业都希望布局其中,谋取未来红利。
中国建筑行业采用了大量的再生塑料产品,比如遮阳网、管道等等,但遮阳网的收集和管道再生料的使用管理规范化都急需加强,而农用塑料当中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地膜回收是老大难问题,试点很多,但持续性难以保证。
塑料污染治理无法单纯依靠回收全面解决,但回收肯定是关键的解决方案。不过,无论是循环经济还是回收,都无法单纯依靠末端治理来实现。
目前的政策、宣传及行动等都偏重末端,没有形成一个一个的体系方案,即便回收较好的PET瓶,我们也可以看到前端设计还存在巨大的问题、PVC标签以及不易于回收的粘合剂的使用、毛瓶和凈瓶收集方向的明确等等。
其实,这又需要市场明确给出根本性方向定位,否则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企业的未来发展面临不必要的风险,毕竟没有一家企业希望在发展之路挂上“空档”。
内容来源:雅式橡塑网 AdsaleCPRJ